人类自从有了酒,便有了酒器、酒具。绍兴的酒器、酒具既有国内酒器、酒具的共性,又有其自己的个性。北方古代的酒器、酒具以青铜器为主,绍兴古代酒器、酒具以陶瓷器为主,并辅以青铜器和其他材...
人类自从有了酒,便有了酒器、酒具。绍兴的酒器、酒具既有国内酒器、酒具的共性,又有其自己的个性。北方古代的酒器、酒具以青铜器为主,绍兴古代酒器、酒具以陶瓷器为主,并辅以青铜器和其他材料。因此绍兴的酒器、酒具与绍兴陶瓷业呈同步发展之势;一部酒器、酒具的变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绍兴的陶瓷发展史。而从这些陶瓷酒器、酒具千变万化、款式繁多的造型和设计中,我们又可以窥见绍兴古代的视觉艺术风貌和制作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绍兴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以下对绍兴酒的酒器、酒具演变作一简介。 绍兴最早的饮器是陶制品。在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大量陶器,并有可作为酒具的杯、盃等。如良渚文化中发掘出来的黑陶杯,黑色薄胎,上端呈盅形,上沿外卷,下端高足,便是一种很好的酒器。20世纪70年代初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的柄形黑陶杯,有把手,工艺精细,可谓古越酒器中的杰出代表。 1978年,在绍兴富盛镇发掘出战国时烧制印纹硬陶的龙窑,其中有许多酒具,以印纹陶鸭形壶为代表。该壶外形似鸭,扁长,呈灰褐色,器表印有花纹,故得名。1984年6 月在绍兴附近的上虞樟塘乡发掘了两座商代龙窑。这是浙江最早的窑址,窑中也发现大量印纹硬陶片。 绍兴考古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窑中,出现了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同窑合烧现象,作为我国陶瓷业飞跃的一个标志,绍兴酒器、酒具从此由陶向瓷发展,并出现了盃、盅、樽等。1989年 10月绍兴上灶乡发现一批我国原始青瓷,其中就有盛酒器5件、饮酒器盅20余件。在绍兴漓渚发掘的231座战国墓中,原始瓷已占40% ,其中的酒具用瓷土作胎,外施釉,胎质坚实,制作精美。这时的陶制印纹酒具依然很多,如瓮、坛等,款式众多,纹饰讲究,而且纹饰与造型相当协调,体现了当时人很高的审美观。 秦汉时期,绍兴的酒器、酒具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的制陶技术进入新的阶段,并出现了由越窑首创的成熟瓷。越窑是我国从东汉到宋一千多年中生产青瓷最著名的窑系。它生产的各种青瓷,包括酒具在内,曾长期称冠全国,风行海外。此外,还出现了圆形双耳壶、钟、方形的陶钫以及作为饮酒器的耳杯。耳杯呈橢圆形,两侧附耳,用黏土作胎,外施酱色釉,造型雅致,别具格调,端庄中显生动,平实中有动感,为陶瓷史上的珍品。王羲之兰亭聚会,曲水流觞所用的“觞”,就是这种耳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绍兴饮酒之风大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酒业生产,同时也促进了酒器、酒具的发展这时的耳杯已用瓷土作胎,外施青釉。造型跳跃飞动,更显玲珑精巧除耳杯外,还出现了一些造型考究、纹饰繁杂的新酒杯。 1974年上虞百官出土的鸟形杯,以半圆形的杯体为腹,前贴鸟头、双翼和足,后装一个上翘的鸟尾,鸟头圆首尖喙,双翅凌空展开,两足收紧腹部,酷似一只飞鸟,形象十分生动。扁壶和鸡头壶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早期的鸡头壶,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头尾相对,生动活脱,但头尾均实心。到东晋时壶身变大,前装鸡头,中空,后安圆股形把手。在盘口上装酒,从鸡嘴中流出。造型生动活泼,也很实用。 隋唐时饮酒之风更为盛行。中唐以后,越瓷生产进入高峰期。当时瓷器有“南青北白之分。“南青”以越瓷为代表,越瓷釉层滋润细腻,图案丰富多彩,花纹装饰丰富,线条纤细、流畅,造型精巧、优美。当时,绍兴饮酒器主要是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柄小杯、曲腹圈足杯,以及造型别致的海棠杯。碗也是饮酒的主要用具。陆羽曾评越碗为天下第一。橙黄色的绍兴酒,倾注在青绿晶莹的酒杯中,色泽和谐,令人愉悦。 此时的盛酒器主要为执壶,由鸡头壶演变而来。执壶上端为盘口,短颈 ,椭圆形腹,一旁贴六角形或圆筒形的嘴,另一旁置一把手。早期执壶以素面为主,后期饰以花卉或飞禽走兽。绍兴上灶官山越窑出土的一件执壶,约可装500毫升酒,造型考究,长流圆嘴;与嘴对称有两股泥条黏合的把手:肩两旁贴双耳,耳呈如意形,耳面划有花朵纹;腹部用图案组成4个圈,圈内又刻花,圈外缀小花朵并连纹饰带;嘴下腹部刻有铭文14个字:“弟子魏仁皓舍入,观音院常住使用。”可见,它是施主魏仁皓在官山窑定烧,专门送给观音禅院的。 宋元时期,绍兴社会安定,曾一度作为南宋的临时首都。绍兴酒也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这时绍兴的饮酒器主要是盏、把杯和碗;盛酒器各具色彩,除执壶外,著名的有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还出现了玉壶春瓶.梅瓶、韩瓶等。其中玉壶春瓶最为常见;梅瓶造型较为优雅,它小口、短颈、深腹,实用性强,口部易于封闭;韩瓶状如梅瓶,但更小,质地比较粗糙,为民间低档酒瓶。 明清期间酒具多种多样,造型更为精巧,质量更为髙贵。如执壶,造型秀丽,把髙流长,施釉润泽,光可鉴人,纹饰五彩殡纷,釉色、纹饰丰富多彩。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盛酒器通称酒壶,一般为四方形,外绘粉彩仕女图。这一时期出现了烫酒壶和烫酒杯,这和绍 兴酒讲究温饮有关。一般烫酒壶呈八角形、六角形,也有圆形的。烫酒杯呈圆形,杯中置一小酒盅,杯内放入热水,加盖,把盅内酒焖热。烫酒杯内的盅,容量较小,多用于大家闺秀,也可作室内摆没。材质除瓷外,也有用紫砂制作的。 明代开始,绍兴出现了锡制酒具,至清末民初已较为普及。早在春秋时 ,绍兴的冶锡技术就很发达。明时,锡箔业兴起,不少生活用具也用锡制。锡制用具不透水,不受潮,易密封,可用作盛酒具,也可以作温酒器。当时的锡制酒具有酒壶和烫酒壶,其造型有圆形的,也有四方形的。 金、银制酒具起源较早,明时较为多见。常见的有圆形匣盅,内壁用银 ,外包木层,涂上黑漆,浮 雕 “暗八仙”,一般10只一套,放于木匣内,可作馈赠之用。 景泰蓝是在铜质器表涂上彩色珐琅质,绘上花纹,花纹四周嵌以铜丝,考究的嵌金银丝,再经高温烧制而成。这一制品始于明景泰年间,当时只有蓝色,故 名 “景泰蓝”。原系宫廷用品,盛行于景泰、成化年间。绍兴的景泰蓝酒具很多,有酒壶、烫酒壶、烫酒杯、酒盅等,但多用于上流社会。绍兴酒很早成为朝廷贡品,用这种酒具相配,也可谓“门当户对”。 主要由犀牛角制成。这种酒器出现很早,当时叫“觥”。《诗 经 豳风 七月》中 有 “称彼兕觥”,后来成了酒杯的代称,成语有“觥筹交错”,就 是说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十分热闹。犀牛角制酒器最多的是杯和盅。相传用犀牛角做酒杯、酒盅,可以祛火消炎,降低血压,还可防毒除害。因此 ,这种酒器尤受人喜爱。此外,还有羚羊角酒盅,虬角酒盅、酒杯,以及其他角制酒器。 绍兴、诸暨、新昌一带山区盛产毛竹,于是有人就取粗大的毛竹老头制成酒具。竹制酒具主要有圆形、扁形两种,削磨精细,外刻花纹、鸟兽,大的可盛500毫升酒,小的也可放250毫升左右。此种酒具粗野中见细巧,就地取材,颇具山野之味。 绍兴一带酒店有一种用锡或白铁皮制成的温酒器,叫 做 “爨筒”。岡筒形,上端大口,腹部稍收敛,也有的上下一般圆,平底,上端口外装一环形扣,以扣住热水器。爨筒小的可放500毫升酒,大的能盛2500毫升酒 ,天冷时作烫酒器用。俗话说跑过三山六码头,喝过爨筒热老酒”,即是指这种“爨筒”。这是绍兴特有的温酒器,朴素实用,至今仍有使用。 绍兴既有酒都之名,与之配套的酒器、酒具品种繁多自在情理之中。而其用料之讲究、工艺之精致,更令人把玩无穷。自越以来,可谓代有精品,盛传不绝。酒器、酒具虽小,然其丰富的造型和多变的纹饰,不但反映了绍兴各个时代的民俗特色,更是当时手工业和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是一种集生活实用和艺术赏玩于一体的工艺精品。自润滑轴承许用制动功率当以 |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