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姑苏区的城南古运河是大运河的支脉,潺潺流水,浩浩荡荡,滋养着运河沿线居民,也孕育了沿线的吴门桥等一批文保单位和苏经丝厂等近代工业遗存,见证了苏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更迭,在苏州的...
位于姑苏区的城南古运河是大运河的支脉,潺潺流水,浩浩荡荡,滋养着运河沿线居民,也孕育了沿线的吴门桥等一批文保单位和苏经丝厂等近代工业遗存,见证了苏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更迭,在苏州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路线由一馆、三桥、四厂组成,分别是日本领事馆、人民桥、裕棠桥、吴门桥、一丝厂、苏纶厂、嘉美克纽扣厂、苏经丝厂,这其中暗藏着6个“第一”及1个“唯一”。 一丝厂前身是始建于1925年的瑞丰丝厂,是日本商人在中国独资经营的第一家缫丝厂。解放后,一丝厂收归国有,定名为苏州第一丝厂。改革开放后,面对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一丝厂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如今的一丝厂区是全国著名的工业旅游示范地,“桑、茧、丝、绸”传统产业的生产展示和厂史展、丝绸文化展馆在厂区落地,为传承和发展苏州丝绸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堪称民族工业蜕变的生动实践。 日本领事馆在一丝厂内,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除主楼外还尚存平房两排,设有警卫室和禁闭室。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通商口岸,次年日本依据《马关条约》在苏州盘门外青旸地开辟了日本租界,这是苏州唯一的租界。随着百姓爱国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自发的,苏州日租界的产业始终都没有发展起来,这座小楼正是无声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人民桥是解放后苏州所建的第一座桥梁,1950年,苏州开辟南门,并在这里架设了一座三跨钢筋混凝土桥,荒凉的南门地区逐渐兴旺起来,当时成为与观前、石路相提并论的三大商圈之一。2002年借助人民路改造翻新的契机,人民桥拆除重建,崭新的廊栈、浮雕将2500年的历史幻化成小桥流水的旖旎。 苏纶厂筹建于1895年的清光绪年间,是清末官办企业,民国时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苏州民族工业代表。苏纶厂在建国后持续发展壮大,当时被称为“苏州人民纺织厂”。90年代,苏纶厂逐渐走向没落;2005年,正式宣告破产。现如今,原厂区已蜕变为产业孵化器,在继承先辈开拓进取精神的道路上大胆前行。 1938年,嘉美克纽扣厂从浙江嘉兴迁至盘门外裕棠桥东堍,成为苏州首批民族资本的纽扣生产厂。解放后,嘉美克纽扣厂日益发展,五十年代在国内首创珠光有机玻璃纽扣,其造型美观、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九十年代嘉美克纽扣厂逐渐退出舞台。现如今,这里已成为众多小微企业成长的摇篮。 裕棠桥在吴门桥东,桥始建于清末。1929年,原木构梁桥损坏,严庆祥代表严氏家族出资改建为水泥钢筋桥,并以父亲严裕棠之名更名此桥。2003年,盘门路道路拓宽改造,在主路新建一座公路桥,裕棠桥偏到北侧,双桥并行的景观借此形成,体现着苏州人民和谐智慧的处事哲学。 苏经丝厂缫丝工艺曾红极一时,是江苏省第一家使用机械动力的机器缫丝工厂。1927年,苏经丝厂与苏纶纱厂同时被严裕棠收购,1929年改作苏纶纱厂仓库,日占时期,厂址一度成为日军第一炮艇队基地。1957年,全部厂房被调拨给苏州针织内衣厂使用。现如今厂址已全部拆迁,蜕变成一座体验式消费的新街区吴门印象,助力“姑苏八点半”夜经济。 吴门桥是江苏省现存的最高单孔古石拱桥,气势雄伟,与邻近的瑞光古塔、盘门浑然一体,组成了佳境绝配的“盘门三景”。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面对侵华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数度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1938年被日军诱骗至吴门桥上,慷慨就义,时年54岁。 为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吴门桥街道还开发上线了红色“云路线”,在“亲水吴门”微信公众号的“吴门共益”“互动”栏目,设置了“红色云路线个景点,点击其中任意一个景点,都可以看到“解说”、“详情”、“导航”三个按钮。党员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浏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姑苏区将以此为契机,依托“吴门红色路线”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许用应力梯形螺纹当以自润滑轴承回程 |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